登仙台山
该文发表于安阳晚报第0605期古城版(2014年11月17日周一)
身为林州人,原以为登过桃花谷,爬过王相岩,走过太行屋脊,行过太行天路,就基本算领略够了太行风光。那天培训班的远足活动,准确地说就是登高仙台山,重新对“五岳归来不看山,太行景观不一般”这句话有了全新理解,随团活动过后,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。
仙台山在太行隧道西侧,山势恢宏、奇峰峥嵘。传说七仙女落凡于此,故名仙台山。初冬的天气有些微冷,大家徒步从2公路外的驻地来到仙台山牌坊时,已浑身发热,只见大红袍石料建成的四柱三门式牌坊的门楣上书写着金光闪闪的“仙台山”,让人顿感崇高和神圣。真正的登高便从这里开始。
每组集结好后依次开始沿通天梯登高,百人的团队浩浩荡荡,很快在天梯上布成了长龙,登梯艰难使人发喘,山势陡峭令人发怵,以至于刚开始就有人打起了退堂鼓。我等几个算是赛程中的乌龟,尽管尾随其后却矢志不渝。还好,在这种前有先锋中有互助尾有后卫的团队中,大家相互鼓舞着,终未出现掉队的逃兵。
过通天门,来到将军亭,极目远眺,太行山绵延起伏千姿百态,定眼近看,天然屏障雄险奇秀尉为壮观,向上仰视仙桃峰望日峰巍然耸立,向下俯瞰百里画廊尽收眼底。于此建将军亭这一人文景观,恰到好处,既可作为观景台留恋赏叹,亦可作为凭思台遥想千古风云任思绪飞扬。
继续上行便是蘑菇峰。蘑菇峰是仙台山的重要标志之一,似蘑菇状耸起的石峰兀自挺立,巨石多是连而不统,离而不分,让人不得不惊叹这鬼斧神工般的自然造化,雄险奇秀莫过于此了,经人工腾云梯而穿行其中,站到腾云台前,一步一景点,一石一奇观,除了拍照纪念,只敢想像腾云如仙的逍遥,岂敢俯视这摇摇欲坠的千古壁垒!
途中必经石岭洞,这是一个由奇特页岩堆挤形成的天然构造,穿行其中,或屈或伸,或佝或仰,或立或爬,或侧或倾,随圆就方因势作态,颇似人生再造给人无限启迪。经过此等考验后我们来到了崭头通道上,沿途山壁上的百家姓石刻采用甲骨文、现代楷体及汉语拼音三种体例呈现,增添了一道别样的景致,大家纷纷沿途找寻自家姓氏,从殷商文明中感悟千百年历史的传承。
最令人神往的要数仙桃峰了,欲穷千里目,必登仙桃峰。仙桃峰状如仙桃而不倚不靠,一峰独秀而不妖不娆,是登临仙台山的最胜处。登上仙桃峰,可以一览太行大峡谷的全景,可以一抒山高我为峰的豪情。站在仙桃峰上,任山风呼啸而神定气闲,任云雾缭绕而逍遥自在,若肯坐下来与自然对视与内心对话,处高而不躁,位险而不觉,那种禅境那种意念是别处难觅的精神感应。
头顶三尺有神明,下山途中,号称豫北第一大观音雕塑像闪耀着神秘的光芒,熠熠生辉,令登山者顶礼膜拜,使归途人豁然开阔。
初冬的仙台山,虽不见山花烂漫、高瀑流水的华美,却有着青山如洗、明净辽阔的壮观。登高仙台山,想起了那句激荡心胸的话:你可以一辈子不登山,但你心中一定要有座山。它使你总往高处爬,它使你总有个奋斗的方向,它使你任何一刻抬起头,都能看到自己的希望。
菁菁校园 |
|
登高仙台山 ■ 市教师进修学校 丁保录 身为林州人,原以为去过桃花谷,爬过王相岩,登过太行屋脊,行过太行天路,就基本算领略够了太行风光。那天培训班的远足活动,准确地说就是登高仙台山,重新对“五岳归来不看山,太行景观不一般”这句话有了全新理解,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。 |
评论